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地区 设计 咨询 信息 滚动 工程
您的位置: 首页>滚动 > >正文
2023-02-20 12:15:27 来源:海南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原标题:海南周刊 | 古人的螺生活

南京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出土的鹦鹉螺杯。

文/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

除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,螺还可以变成什么?

将这一问题抛给不同的人,得到的回答可能完全不同。比如李白,他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一个个精巧绝伦的鹦鹉螺杯,否则又怎会写下“鸬鹚杓,鹦鹉杯。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倾三百杯”这样的诗句?

古代匠人用鹦鹉螺的螺壳制成鹦鹉螺杯的主体,并以铜镶扣口沿、双耳和边缘。因螺壳内有数十个腔室,彼此之间有孔洞相通,鹦鹉螺杯看似盛酒不多却似乎永远也喝不尽,又被称为“九曲杯”。它曾频繁出现在唐诗宋词中,并一度成为欧洲王室贵族的喜爱之物。

这一风尚也曾出现在海南。如明代顾岕在《海槎余录》中所述:“鹦鹉杯,即海螺,产于文昌海面……好事者用金厢饰,凡头胫足翅俱备。置之几案,亦异常耳。”

用螺壳作饮具,可谓将其天然盏状特点利用得恰到好处。而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,人们又发现了螺的其他用处。明代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海螺有清热明目之功,主治目痛、心腹热痛等。

除了入药,海螺还可用作合香原料。三国时期《南州异物志》载:“甲香,螺属也,大者如瓯……杂众香烧之益芳,独烧则臭。”其中提到的“甲香”,即海螺封闭螺口的圆片状盖,是中国古代产自南海海域的一种香料。

与螺相关的物件和工艺,不止于此。往远了说,早在商代,先民们便已懂得将螺壳、海贝磨制成薄片,镶嵌在器物表面作为装饰物,螺钿之美令人惊艳;往近了说,一只可以“滴滴吹”的小螺号是许多人童年最心爱的玩具。(李梦瑶)

标签: 海南周刊 中国古代 精巧绝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