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葱花,就手撕两截大葱代替;一整个西红柿丢进锅里,再拿勺和筷子捣碎;吃剩的米饭捏一捏,放上一截火腿肠,勉强成了寿司……最近,26岁的独居青年宋蔚每天晚餐时都会搜索“下班吃饭糊弄学”视频陪伴自己吃饭,“这么一对比,我吃饭可一点也不糊弄。”
“吃饭糊弄学”正风靡视频平台。与美食博主们精巧的厨具、讲究的食材和精细的烹饪工艺背道而驰,吃饭糊弄学博主们主打“原生态”,却切中了众多青年人的心。
“糊弄学”背后真的只是糊弄吗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许多年轻人眼中,这其实是一种“抓大放小”的生活态度,放弃面面俱到的“全能模式”,在不擅长的领域“糊弄”,把精力投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,对自己的“不完美”以幽默自嘲的态度泰然处之。
锅盖把手没了?拿片菜叶堵上
一个电磁炉,摆上一个角落被烤焦的不锈钢盆,自称母亲驾照补考无人做饭的B站UP主“大家的养分”从家中存货里找出西红柿、辣椒和紫卷心菜,自行制作罗宋汤。
一整个番茄下锅,水热后番茄脱皮,就用筷子和勺子将番茄捣碎——免去洗砧板和菜刀;没有土豆,便用速冻薯条代替,不想料理牛肉,便用牛肉卷代替——万物皆可平替,是吃饭糊弄学的要义;紫包心菜下锅后整锅汤颜色发紫显得诡异,那就再挤些红色番茄酱调一调;外加吃剩的玉米、手撕的辣椒,“罗宋汤”便正式出炉。
颜色诡异的“罗宋汤”
她甚至还为自己制作了一道点心:剩饭加上木鱼花和海苔,再包上芝士、烤肠和汤圆,变成多味饭团。
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46.9万次,看得宋蔚哈哈大笑。“大家的养分”迄今发布了57条视频,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“吃饭糊弄学”,以同一套餐具和各种接地气的平替材料孜孜不倦地“复刻”寿司、意大利面、热干面等美食。
另一位UP主“香蕉柿子梨”的视频说明则更加直白:人体生命体征维持餐。在其刚刚更新的视频里,这位UP主依然保持剪刀剪蒜、手撕大葱、勺子切土豆等“传统手法”,提把缺失的锅盖顶只剩个眼,做饭时就拿香菜叶临时堵上,开锅则用筷子插进去撬开,就连吃饭也直接就着锅吃。这位UP主甚至贴心地附上了烹饪时间和花费,比如刚更新的番茄土豆火锅鸡,耗时约20分钟,花费约14.5元。
提把没了,用香菜叶堵住孔
“他们把我做饭的过程精简化、夸张化地呈现出来了。”今年28岁的市民刘奕欣在静安寺一家企业工作,通勤时间约一小时,“自己做饭虽然经济,但从准备到吃好洗碗,至少一个小时,虽然我没法不用菜刀砧板以及碗筷,但也的确想再精简一点。”刘奕欣甚至从“吃饭糊弄学”里学到了有用方法:“比如拍黄瓜时,和大蒜一起放到食品袋里敲碎,再把袋子套到盘子上添加佐料,吃完袋子一收,少洗很多东西不说,当天湿垃圾袋子也有了。”
万事皆有“糊弄学”?
记者走访时获悉,今年异军突起的“吃饭糊弄学”,可归类为2020年左右在年轻人中兴起的“生活糊弄学”——按照网络平台的定义,这门学问专门研究“以看起来不敷衍的方式,应对生活中难以推脱之事”的技巧,好让自己的精力不要消耗在生活中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。热衷“生活糊弄学”的年轻人们聚集在各个网络平台的小组和社群,自称“糊糊子”“弄弄子”,讨论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“糊弄”心得。仅在豆瓣的“糊弄学”小组,就有近35万“学员”。
这样的糊弄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比如刚刚过去的“520”,在乎重视的人会为另一半精心挑选礼物、准备大餐、规划一天的行程,而“生活糊弄学”的拥趸们则简单粗暴地直接发一个限定版520元微信红包,“实惠、直接,也能晒朋友圈。”
既然能成为“学”,自然有其门道和解决方法。人际交往是许多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挑战,而生活糊弄学总结出多种公式以解答不同的难题。
比如,有不算太熟的朋友发来一段见闻,既不知道如何回复又不打算继续话题,那就回复一句“哈哈哈哈哈”结束。从事公关工作的26岁市民吴小姐需要与大量不同人打交道,这一方法“百试不爽”,“这可能是年轻人之间的一种暗号,说‘呵呵’是讽刺,说‘哈哈’太敷衍,这样最适合。”同理可证的还有工作群里的通知,昔日万能的“收到”不足以表达情绪,加上一个感叹号就不同了。例如下班后老板还在慷慨激昂地布置任务,那就第一时间回复“收到!”,如果回复晚了还得加个秀肌肉的表情包,“至于工作,明天上班再说。”
而面对亲朋好友无尽的倾诉欲,也有糊弄公式——感叹词+评价+自我感受。此前宋蔚常常收到朋友抱怨男友的信息,她提过各种建议都被否决,“我明白对方只是想有人倾诉,但翻来覆去我也会烦。”后来她的糊弄模式则是无论对方说什么,她隔一阵回复一句“什么?这也太过分了,简直无语。”
高情商的伊能静是一些“弄弄子”的偶像
宋蔚笑言“弄弄子”们的偶像是演员、歌手伊能静。在她与丈夫、演员秦昊交往初期,秦昊曾表示自己想坚持文艺片路线,不知对不对,她说:“你知道我多想成为你这样的演员吗?”在参加综艺节目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时,歌手阿朵表示自己可能要被淘汰,她又说:“你知道你的音乐多棒吗?我的梦想是成为你这样的音乐人。”宋蔚说:“虽然她说这些话是真诚的,但不妨碍我们借鉴来糊弄。”
“糊弄”是为不糊弄
不过,有人从多位“吃饭糊弄学”的UP主的视频里发现端倪:对于做饭这事他们并不糊弄。家有放置食物的储藏区域,泡打粉、吸油纸、各类原料等单身青年一般不会准备的材料也一样俱全;而“香蕉柿子梨”那个缺了提把的锅是铁锅,需要日常养护,“不粘锅才是真正懒人的选择。”
铁锅、计时器、娴熟的勺子分切食材,UP主的厨艺并不“糊弄”
“虽然这些UP主对于做饭这件事表现出糊弄,但拍摄的视频却有专门的设计。”“大家的养分”为视频设计了自己和AI配音的对话,欢乐有趣到许多粉丝开始“嗑CP”。在宋蔚看来,这正是“生活糊弄学”的精髓:“对于不太在意的事糊弄,对在意的事认真积极。小事上糊弄节省的精力,分到真正需要花精力的事上。”
刘奕欣虽然做饭“怎么简单怎么来”,食材却是提前一周精心设计搭配以确保健康均衡,省出的时间被他用来健身锻炼,每天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,雷打不动。“‘糊弄’听起来有点负面,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。”在他看来,如今工作生活节奏很快,很难面面俱到、平均用力。“对无伤大雅、自己也不太在乎的事,选择耗费精力较少又安全得体的做法,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吗?”
在一些年轻人看来,偶尔“真糊弄”也未必是件坏事。今年31岁的游戏行业从业者盛毅外出旅游向来提前规划、一板一眼,今年去川西地区旅游,刚跋山涉水归来又打卡网红美食,排了近4小时队,同伴们累得抱怨连连,第二天干脆放弃原计划睡到自然醒,随便找了个小店吃饭,结果相当惊艳。“偷得浮生半日闲,算糊弄吗?”
“糊弄学”讲究“平衡”而绝非对所有事都不上心、无所谓。正如豆瓣“糊弄学”小组的第一句话,“不倡导‘万事皆糊弄’。”
标签: